>
緗戠珯鏂伴椈 >
默克爾為了德國利益要舌戰群雄
(從左至右)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法國總統奧朗德、意大利總理蒙蒂和德國總理默克爾6月22日在意大利羅馬會晤,協調立場。
歐盟峰會28日在布魯塞爾召開,會期兩天。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成為其他歐洲領導人眼中的“絆腳石”,她堅決拒發歐元區債券分擔主權債務,遭英國媒體戲稱 “歐洲最危險領導人”。
峰會前一周,壞消息紛至沓來,股價、匯率、油價,跌聲一片,跌跌不休。西班牙銀行業集體被降級,塞浦路斯也趕在這個節骨眼上緊隨西班牙遞交紓困申請,成為歐元區第五個因不堪債務負擔求援的國家。峰會前夕,各國毫不掩飾就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應對措施的分歧。
默克爾與其他歐洲領導人,究竟誰的路線才能幫助歐元重塑信心?
只要我活著,就不會發行歐元區債券,不會對歐洲債務實行共同分擔。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
[默克爾的藍圖]
希望歐洲向“政治聯盟”目標邁進
歐盟峰會前夕,默克爾及其左膀右臂拋出歐洲進一步一體化的宏偉藍圖。依照構想,歐洲將向“政治聯盟”的目標邁進,歐盟各成員國扮演的角色將類似美國各州。
盡管這份藍圖并不新鮮,德國卻期望借此支撐己方的最新觀點,即一體化才是歐元續命的唯一途徑,哪怕這一構想可能需要許多年才能實現。按照默克爾的要求,本次歐盟峰會預計將討論上述構想的最初步驟,包括設立區域性銀行監管部門以及設立某種形式的歐元區財政部監管成員國預算。
然而,在其他歐洲領導人看來,默克爾的宏圖偉略既可疑又不利。一方面,在高度一體化的歐洲,德國將成為最有發言權的單一聲音,令法國不寒而栗。另一方面,批評者稱默克爾的構想僅為掩飾德國不愿采取短期措施分擔主權債務的事實。
批評者警告,在歐洲按照默克爾的設想實現深度一體化之前,歐元區可能早已不復存在。
[法意西的想法]
峰會中與默克爾對抗已不可避免
美聯社分析,其他歐洲領導人雖依然難促默克爾改變主意,但在本次峰會中可能不再避免與她對抗。
意大利總理馬里奧·蒙蒂愈發直言不諱。他27日說,意大利人已經為控制赤字作出巨大犧牲,而國債利率仍居高不下。他認為,意大利人如果看到自己的努力不見成效,將心生“讓歐洲一體化、歐元和幾個大國見鬼去”的想法,對歐盟構成災難。蒙蒂還表示,他不會在峰會上隨聲附和,并已做好峰會談判延長至7月1日晚上的準備,目的是推動歐盟就穩定市場的具體措施達成共識。
西班牙首相馬里亞諾·拉霍伊同一天在議會發表講話:“金融是最緊迫議題。以現行(借貸)成本,我們(西班牙)無法長時間自己籌措資金。”
供職經濟改革中心的西蒙·蒂爾福德說:“我們看到法國人、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顯現一致行動的更大意愿。”
蒂爾福德說,他們過去不愿孤立默克爾,“只是靈活手段……效果甚微。他們愈發警惕和受挫。如果有人身先士卒,那將是蒙蒂,”原因是蒙蒂在歐洲頗具信譽,且最難承受無法說服默克爾的政治壓力。
[歐元區的前途]
誰的路線能幫助歐元重塑信心
自法國總統奧朗德上臺后,就如何應對歐債危機,歐盟各國的分歧越來越公開化。法國等一些國家支持發行歐洲債券,共同承擔債務風險;而德國主張各國讓渡更多主權,設立統一機構監管成員國預算和經濟政策。
對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而言,向歐洲“中央機構”讓渡主權意味換個名頭活在德國的陰影下。例如,如果歐洲果真選舉產生共同的議會和元首,單從人口多寡看,德國將擁有最大話語權。
在這場全歐爭論中,德國發現“身邊”國家越來越少,幾乎只剩荷蘭和芬蘭。默克爾說,德國將成為峰會的焦點,預計與其他領導人陷入“爭論”。
眼下,備受其他領導人的孤立和壓力,默克爾堅定己方立場而不移:過度消費和過度借貸的國家必須忍受緊巴日子。她定于本周同意一項溫和經濟刺激方案,向歐洲經濟注入相對少量資金,但僅此而已。
美國《華盛頓郵報》27日分析,默克爾所持立場部分依據德國方面的一種假設,即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沒有想象中嚴重。可是,一旦意大利等國家形勢急轉直下,陷入更深危機,德國將被逼到墻角,最終同意就短期措施作出更多讓步。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27日刊文說,除非重拾市場信心,否則緊縮措施和結構改革都將于事無補。這需要各國毫不含糊共擔債務,哪怕只是一部分。德國經濟顧問委員會提議整合歐元區部分債務,是不錯的開端。默克爾擔心德國因此承擔風險,可以理解。如果連她都對歐元前途缺乏信心,市場信心可想而知。
[新聞鏈接]
不堪國內嚴峻局勢希臘企業出逃鄰國
劉鵬(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陰云籠罩下,希臘一些小企業不堪國內局勢嚴峻和稅率上升,選擇出逃至鄰國保加利亞。
雅典“環境像叢林”
揚尼斯·佐伊斯現年46歲,家在希臘科孚島,3年前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市開設他在當地第一家咖啡店。
佐伊斯28日接受法新社記者采訪。談話開始前,他把自行車停在咖啡店外,半開玩笑地說:“我們打算新開一家店,我有點趕時間。”
他即將完成在索非亞第三家咖啡店開業前的最后準備。他說,之所以選擇索菲亞,是因為看到商機。他不愿到希臘首都雅典經商,因為“在那里,對這種生意而言,環境像叢林,每個人都準備吃掉對方”。
佐伊斯做過電工,曾在希臘、意大利、德國銷售咖啡和茶15年。離開科孚島后,他全身心投入在保加利亞的生意。如今,他的3個咖啡店雇用大約50名員工。
保加利亞稅率低
像佐伊斯這樣在鄰國做生意的希臘人不在少數。保加利亞國家稅務局納稅記錄顯示,2011年,保加利亞境內有3781個希臘全資企業納稅;2010年,這一數字為2199;金融危機發生前,保加利亞境內僅有數百個希臘全資企業。
另外,不少希臘人如今把錢存入保加利亞的銀行,從前不多見。
按保加利亞國家稅務局的說法,希臘人對保加利亞更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稅率低、社會保障負擔輕和過去一些年來經濟環境穩定。
在歐洲聯盟范圍內,保加利亞是稅率最低國家之一,對企業征收的稅率一律為10%。
另外,在保加利亞注冊一家新企業僅需1歐元(約合1.27美元)且過程較快。與希臘相比,保加利亞勞動力成本低。
保加利亞也不完美
希臘裔保加利亞人科斯塔斯·科洛沃斯的會計事務所與希臘人打交道多年。他說,希臘的問題在于“官僚主義非常嚴重”、“稅率每隔一兩年就變”、“生意不好做”;而保加利亞好得多。
然而,佐伊斯提醒,保加利亞并不完美,同樣有不少官僚主義現象。他發現,為自己的咖啡店找稱職服務員是件難事。
一些分析師向外國投資者發出警告,稱需把希臘和保加利亞所在地區整體看待,慎重投資保加利亞。蓋洛普民意調查所本月16日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半數保加利亞人擔心希臘債務危機殃及保加利亞。
標題查詢
板塊說明
僅提供近半年內的新成立上海公司的基本信息查詢,請務必輸入完整的企業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