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緗戠珯鏂伴椈 >
>
二手攝影器材購買技巧
深入調查:
在交易時,一定要對對方的人品進行深入的調查,論壇或者搜索引擎都是極好的工具。而且盡量選擇一些口碑好的人進行交易,不然弄得勞神傷財可是得不償失。除了對交易對象的調查之外也要對所購買的物品進行仔細的詢問,比如鏡片成色如何,是否有拆修/除霉歷史,對/變焦環(huán)阻尼是否均勻等等。有些器材甚至已經遠遠超過二手達到三手、四手(我的一位朋友不知從哪收到了一只1936年的東蔡180鏡頭),如果能找到它的上一任主人也不妨問問這支鏡頭到底如何。
在購買之前的工作我們已經做好了,那么在交易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下面我們就要來實戰(zhàn)一番。比如我曾經從網上異地購買了一只早已停產的New版美能達50/F1.7,賣家說外觀92新,鏡片前端有細小擦痕實際不影響成像,鏡片標80新,售價800(賣家很厚道,物品到手之后發(fā)現(xiàn)要比他所說的成色好)。
驗貨:
購買成交,拿到淘來的二手器材后,接下來是驗貨。
首先我們要先觀察它的外觀,是否有明顯的磕、碰痕跡,正常使用而產生的鏡身上細小擦痕是無關緊要的,但是如果產生明顯的磕碰痕跡的話很有可能對內部結構造成一定損傷而影響成像,雖然外觀不是非常的重要,但是畢竟也是我們需要檢查的項目之一。如果外觀異常,其他地方就要更加仔細。
接下來就是很重要的東西了,那就是鏡片。通常來說所謂完美的鏡片是指通透、無霉、無塵、無劃痕,另外鏡頭起霧也是一項大忌。鏡片怎么看呢?我們需要借助光照來檢查。
將鏡頭在強光下照射一下,然后轉動對焦環(huán)和變焦環(huán)全面的看一下,這樣任何一丁點小小的灰塵和劃痕都無處可藏了,更別說是碩大霉斑了。鏡頭長霉是因為不少鏡片的鍍膜都使用了有機物材料,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下難免上面長出一些霉菌。凡是有霉菌痕跡的鏡頭我們應該是一律拒絕的,但是如果是僅僅有細微的劃痕和灰塵不影響成像的話我們還是應該接受。
當然也會有一些狡猾的賣家會將鏡頭拆開,將里面進行除霉除塵處理之后,冒充成色好的鏡頭出售。不怕不怕,我們也有對策。
首先我們要仔細觀察鏡頭上的每一個螺絲口,是不是有被動過的痕跡,如果螺絲刀擰過,肯定在螺絲口上會有刀口印記或輕微掉漆,如果發(fā)現(xiàn)有這種狀況就要千萬小心了。如果無良賣家在拆修之后又進行補漆呢?這樣不就看不出來了嗎?不怕,我們只需要一點點酒精和棉簽。沾上一點酒精,在螺絲上蹭蹭,如果補過漆肯定會掉色,將棉簽染黑,這種鏡頭還是放棄的好。
另外就是要感受一下這支鏡頭的變焦、對焦和光圈是否有問題了。變焦和對焦首先要試一下手感,阻尼是否均勻,沒有明顯的手感問題,如果是前對焦或變焦鏡頭還應該將鏡頭擰到最長,看看變、對焦組和鏡身是否銜接緊密。
接下來看一下光圈,在檢查沒有光圈環(huán)的時候最好準備一只白色的鏡頭后蓋,這樣在安裝和擰動鏡頭后蓋時可以明顯的看到光圈大小的變化是否正常。另外還要順光觀察一下光圈葉片上是否有油漬,如果漏油的話不僅僅會造成光圈環(huán)發(fā)澀、光圈調節(jié)失靈,還會污染鏡頭。
試機:
最后的試機也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光圈開到最小,然后拍藍天。不過記得事前先清理一下CCD,免得錯怪賣家。光圈開小之后可以很清楚的看清楚鏡頭上的瑕疵,不過如果是自己非常喜歡的而且確實不容易找到的鏡頭,也不必那么苛刻去追求F32、F22下無瑕疵,個人認為如果F16下看著還可以就可以收了。
標題查詢
板塊說明
僅提供近半年內的新成立上海公司的基本信息查詢,請務必輸入完整的企業(yè)名稱!